灵活用工,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基于自身用人需求的起伏,灵活地招募人才,双方不建立传统全职劳动关系的一种用工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固定用工模式在工作时间、地点、方式上的束缚 。
劳务派遣:企业通过与劳务派遣机构合作,由劳务派遣机构将符合要求的劳动者派遣至企业工作。比如,某大型制造企业在生产旺季订单量激增,需要大量临时工人,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快速获得了一批熟练工人,门徒代理注册满足了生产需求。
兼职用工:企业雇佣劳动者在业余时间为其工作。像许多互联网公司会在项目高峰期招募兼职程序员,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解决短期项目难题。
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累计每周工作时间有明确限制。例如,超市、餐厅等服务行业常采用这种方式,雇佣非全日制员工负责特定时段的工作,像一些超市会招聘每天工作 4 - 6 小时的收银员,应对不同时段的客流量。
外包用工:企业将部分业务或职能工作发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比如,企业将物流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负责货物运输、仓储等相关事宜,企业只需关注业务结果,无需管理具体的物流人员。
季节性/临时性用工: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劳动者,通常被雇佣来应对企业因季节性、项目性或突发事件等引起的短期用工需求,如电商企业在 “双十一” 等购物节期间招聘的临时快递员。
共享员工:一种新型的灵活用工形式,员工被共享给不同的企业或项目使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例如在餐饮行业淡季时,将员工共享到其他用工需求旺盛的企业。
其他:灵活用工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场景,HR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灵活用工模式。
降低用工成本:在社保入税等政策背景下,企业人力成本居高不下。采用灵活用工模式,企业与劳动者不是传统雇佣关系,企业无需承担这部分员工的社保支出 。而且,企业按需用人,避免了业务淡季时人员闲置造成的成本浪费。
规避用工风险:企业无需担心员工劳动纠纷、裁员补偿等风险。例如,某企业因业务调整,需要缩减部分岗位,如果是传统用工,可能面临高额赔偿;而采用灵活用工,只需按照合作约定结束合作,大大降低了风险 。
优化组织架构:企业可将大量基础型岗位任务转化为分包平台任务,把原来的员工转变为个人合作者,仅保留核心部分,使组织架构更加简洁合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