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灵活就业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更为灵活和低成本的用工方式。
近年来,灵活用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灵活就业也被称为灵活用工、它们分别是从劳动者和用人主体角度来描述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两个名词,因其灵活弹性非传统,亦被称为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法不应限制任何一种灵活就业形式,应保障每一位在不同灵活就业形式中工作的劳动者的权益。
灵活用工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多个领域,上游主要为用工企业,它们提出用工需求并支付费用;中游为灵活用工服务商,负责招聘、管理灵活用工人员,并向用工企业提供服务;下游为劳动者,通过灵活用工平台或服务商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数据显示,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308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9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5%。随着用工需求持续上涨,灵活用工市场占比由2017年的21.4%提升至2021年的36.4%,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活用工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用工成本高、劳动保障执法严格,因此灵活用工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灵活用工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和广东区域,在西部四川、宁夏等地也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其中,广东地区的企业数量最多,为全国注册企业最多的区域。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8年灵活用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互联网、制造业和零售业是使用灵活用工比例最高的行业。在互联网、零售、建筑、交通等行业,由于业务波动大、用工需求灵活,灵活用工占比相对较高。此外,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由于其用人需求存在波峰波谷现象且技能门槛不高,灵活用工的需求也更为强烈。
30岁以下群体已经成为灵活就业的主力军,占比近半;其次为31~40岁群体,占比接近三成;50岁以上的仅占不到5%。灵活用工群体在学历方面普遍低于全职就业者,超过80%的人员学历在高中/中专/职高及以下,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专、本科及以上)的比例较低。不过,也有数据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灵活用工人员占比已超过20%,并呈上升趋势。
超50%的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是为了兼职增收,也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是为了能力锻炼和追求多样化体验。灵活就业群体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长较长,接近4成的人员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在收入方面,灵活就业群体的月收入分布集中在5000~8000元区间,超六成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更为灵活和低成本的用工方式。灵活用工可以让企业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用工数量和结构,从而有效控制成本。特别是在一些业务量具有明显季节性波动的行业,如旅游业,灵活用工模式更是成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灵活用工行业市场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结构清晰、区域与行业分布特征明显、劳动者画像多元化以及市场特点与趋势显著等特点。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用工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8年灵活用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